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执行CEO
帖子:3841
积分:369040
威望:627
精华:45
注册:2008-8-2 1:12:53 PM
|
【探讨】学生有选择不优秀的权利 Post By:2015-10-13 3:36:28 PM

很偶然看到一个故事。 一个欧洲商人在太平洋的一座小岛上发现一个老者手编的草帽很漂亮,每只售价20比索。商人想要倒一些到欧洲去卖,便问老者:“如果一次买一万顶,每顶可以减价多少?” 老者的回答,石破天惊,他说:“如果是那样。每顶还要多加10比索。因为编一万顶相同的帽子会让人乏味而死!” 我爱死了这个老人,这种浪漫的追求,让我如饮甘醇。 社会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做事并不以追求物质利益为最终目的,而只为了追求美好的内心感受。由此,我想到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那种竞争性、淘汰性、功利性的教育让一些学生生不如死,我们从来没有给过学生一种浪漫完整的教育。其实,每个学生都有选择的权利,包括他选择不优秀的权利。 然而,我们的学生却从来没有选择的机会。 父母和老师越俎代庖,用社会的价值准则,代替了孩子的本真追求。当孩子感觉到不是在为自己而活,不是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而是他人的傀儡和附庸,是代替他人而活的工具,甚至自己越奋斗,离自己的人生理想反而越来越远,这种人生还有什么滋味? 作为寓言的故事,是大人说教的好帮手。比如《坐井观天》的寓言,明显是要小青蛙变得更加优秀,不要眼界狭隘,所见有限。 但我们想想看,如果说那口井不是最适合青蛙的,但我敢断言,大海同样也是不适合青蛙的。大海里有淡水吗?大海里的暴风恶浪,小青蛙能够承受得了吗?还有大海里的弱肉强食,青蛙准备好了吗?很多时候,一些宏大叙事不一定属于真正的生活。 最好的教育,根本没有固定的标准。“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适合儿童的,才是最好的。如果为了迎合某种目的,强迫学生接受他人规定好的所谓的优秀教育,那么,教育就成了一种外在于人的控制力量。一旦教育不能顺应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学生的本性和身心就会受到抑制,那么,不管这种教育如何规范有效,本质上都是失败的教育。 其实,优秀一词,本来就是相对的。更何况优秀总是和不优秀,甚至平庸相比较的,那么,为了少部分人的优秀,逼迫很多孩子陪同他们悲壮的送行,是不是会导致很多孩子的水土不服? 我常常和学生说,中国教育最大的残忍在于,一旦我们失败了,我们就是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和最缺乏的金钱,在证明给世人看,我很笨,我不够优秀,我平庸,他们都比我行。这是不是一种残忍? 但假如我们每个人不再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自己主动地选择。主动了解自己需要什么,并且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这样的人生才是属于自己的,也是有意义的自主的人生。 一直以来,我心中理想的教育是,让孩子们眼界开阔,精神舒展,灵魂自由。帮助孩子,让他们意识到自己需要什么,并让他们独立给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 是的,生命是孩子的,我们没有谁能为他决定,孩子有选择自己不优秀,甚至有选择自己平凡的权利,没有谁能够干涉,哪怕是他的父母!哪怕以挚爱的名义!
|
|